集团新闻Upcoming Events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集团新闻
多个渠道 深度合作 四大融合催生新兴出版
日期:2015-07-03 14:33:00


编者按

6月25日,以“全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为主题的中俄媒体论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和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格罗莫夫出席开幕式。塔斯社、全俄广播电视公司、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俄两国的近百位传媒界精英共聚一堂,共商两国媒体合作大计,共创中俄媒体发展的新未来。作为中国传媒领域的唯一一位出版界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出席论坛并做了以“多个渠道深度合作”为主题的演讲。(编者略有删节)

谭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2000年,畅销书《骑弹飞行》在网上独立出版,当天就被下载了40万次。这是新媒体出版在黎明时发出的一个信号,是对传统出版没有宣言书的一次挑战。在这之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大数据出版以及各种新媒体出版,层出不穷、日新月异、铺天盖地而来,一时令人迷惑。但是,现在我们回望这十五年的大潮,已经可以看清以下三个基本真相了。

第一,没有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技术战胜了内容甚至取代了内容,而是技术越发展,表达形式越丰富,传播渠道越多元,阅读方式越多样,阅读需求越增量,优质内容就越来越成为珍稀的资源,传统出版的价值选择就越来越成为指引技术发展的人文精神。网上信息的海量,在给人们带来丰富性、便捷性等诸多利好的同时,暴露了它权威性、真实性的缺乏,暴露了它离开崇高走向庸俗、远离理想趋利媚俗的病症。同时,越来越清晰的是,我们不应惧怕数字技术的挑战,而应担心思想文化的沦丧。出版的根本在内容,而不在介质形式。数字出版极大地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但内容这个根本不仅不会改变,反而会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内容是数字出版永恒的主题,是数字产品围绕的中心,也是技术升级不竭的源泉。

第二,数字技术已经并日益地、极大地改变传统出版的编辑加工、生产管理、流通发货,正在并越发地改变着关于出版的思维方式、选题方式和表达方式。一份内容多媒体表达,一个选题大数据判断,一本图书多渠道投送,在给传统出版带来困惑的同时,也奏响了新兴出版的福音,展现了出版行业的前景。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媒体与媒体的融合,将会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精彩演绎,将会在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催生出全新的出版业态。内容拥抱技术,技术寻求内容,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已经成为了现实;不仅是局部性、战术性的行为,而且必将成为全局性、战略性的格局。

第三,新媒体的灵魂是内容,动力是技术,但它的成败取决于市场,它的盛衰关联着资本。大资本可以集聚大数据,构建大平台,催化大品牌,开拓大市场。而所谓互联网思维,说到底就是以需求为中心的市场性思维。市场引导着产品开发,刺激着技术创新,从而影响着网上点击率,强化着读者粘性,扩大着用户流量,产生着广告效应,尤其是积累着巨量的看似一无所用、实则贵如黄金的用户数据。在云计算的条件下,得大数据者得天下,已经不是神话和传说。内容与技术、媒体与媒体、创新与资本、产品与市场“四种融合”相遇,共同演奏起新媒体发展的宏大乐章。

中国出版集团是中国最著名的大众和专业出版集团,每年出版1.4万种图书和54种报刊,进出口20多万种出版物,在莫斯科、纽约、伦敦等地建立了29家海外分支机构。在新媒体构建上,中版集团的策略是“内容、技术、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增强在文学、工具书、语言、历史、学术、法律、经管、动漫等领域的出版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生产、管理和传播的数字化,创建了数字化进出口平台和跨国在线翻译平台。2014年中版集团的数字化收入超过了6.5亿元,可送达的国际站点4.5万余户。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曾形象地说:“文化就像一条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中俄媒体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也具有现实的社会需求。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代表,中版集团特别希望在经典作品互译出版、汉语教材推广、国际书展参展、营销渠道建设、出版物数据库拓展等方面,与俄罗斯同仁展开合作。愿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从思想到业务,从项目到平台,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深入。

责任编辑:陈丽壮

标签:暂无 编辑:营销中心 « 返回列表上一页下一页